有了主機板,首要之務當然是先安裝作業系統。因為樹莓派是單板電腦,沒有硬碟,因此作業系統會被安裝在小小一塊 Micro-SD 卡上。正常來說要裝任何作業系統都可以,今天因為是初次使用,對於這塊板子還沒有很熟悉,我選擇採用 Raspberry Pi OS。另外我想採用遠端方式連線,也就是說不額外連接螢幕和滑鼠,相關的線或設備都不需要準備,但有一些設定就要事先處理。這種安裝方式俗稱「無頭式安裝」(Headless Raspberry Pi Installation)。
需要物品
硬體:樹莓派(Raspberry Pi 4 Model B) *1、電源供應器 *1、Micro-SD 卡 *1
軟體:Raspberry Pi Imager、Advanced IP scanner、PuTTY、VNC Viewer
安裝 Raspberry Pi OS
其實之前就有寫過一樣的文章,把這篇文章搬過來給自己用之外,也再更新了一些做法。
若是參考較為久遠的教學,有些會教如何燒錄映像檔。不過最近幾年 Rasberry Pi 的網站提供了更為好用的東西:Raspberry Pi Imager,以 Windows 來說,就不需要再跑去其他地方下載什麼 Win32DiskImager,就我使用上的理解,似乎就是把寫入的動作以及會用到的作業系統都包起來,相當方便。

Raspberry Pi Imager下載:https://www.raspberrypi.com/software/
基本上介面也相當簡單,選擇作業系統、選擇寫入的 SD 卡即可,對於初學者來說很親民的設計。不過它最開始可能會偵測地區改變顯示語言,偏偏沒有繁體中文,只有看了很不喜歡的簡體中文選項(明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剛好對於開發者來說其實英文才是更為順眼的,所以我認為這個設計蠻雞婆。如果也跟我一樣想改掉顯示語言的話,可以按 Ctrl+Shift+L 更改語言。

設定連線
因為我們預計啟動不使用額外的螢幕和滑鼠,待會要遠端連線這塊主機,因此首先要設定連線。同一個區域的 wifi 設定上就很簡單了,知道連線名稱和密碼,可以直接寫入給板子自行偵測進行設定。
我們需要新增兩個檔分別為(含副檔名):wpa_supplicant.conf、ssh。另外建議用 NotePad++ 編輯,有個說法是 Unix 和 Windows 的文件格式不一樣,例如換行符號是\n
,而在Window上會是\r\n
,所以最好使用 Linux 系統接受的編輯器去編輯(後續發現用記事本也 ok,不確定有沒有人用其他的文字編輯器踩雷過)。
檔案名稱:wpa_supplicant.conf
country=US ctrl_interface=DIR=/var/run/wpa_supplicant GROUP=netdev update_config=1 network={ ssid="填入連線名稱(SSID_NAME)" psk="填入密碼(SSID_KEY)" key_mgmt=WPA-PSK scan_ssid=1 }
而 ssh 這個檔就單純檔名為 ssh,不需要副檔名或是內容。兩個檔設定完成後大概會是長下方這樣,我們要將這兩個檔放到 boot (開機碟)裡面,這樣樹莓派開機的時候會打開 ssh 以及進行 wifi 設定。


遠端連線終端機
接下來要測試看看是否真的能夠遠端連上這塊派了!首先我們放入 Micro SD 卡以及接上電源後,等一小段時間讓這塊主機開機。
找 IP 位置
需要下載 Advanced IP Scanner 或是 Angry IP Scanner,這篇我採用 Advanced IP Scanner。
用同樣的網路 ip 位置應該不會差太多,使用 Advanced IP Scanner 這個工具去搜尋機器的位置,可以看到同時連線的機器,其中一個就是 Raspberry Pi。

下載 PuTTy
PuTTy 是一個很簡單好用的遠端連線工具,下載後打開可以看到這個介面。連線方式很簡單,把剛才查到的 IP 位址填入 Host Name (or IP address) 的欄位中,Port 一樣維持 22,Connection type 選擇 SSH,之後點按下方 Open 即可。

過程中會需要輸入使用者名稱「pi」和密碼「raspberry」,這些都是預設值,以後都可以更換。若連線成功,則可以看見以下畫面:

遠端桌面環境
雖然已經知道可以正常連線到主機了,還是會希望能夠有桌面環境會比較好操作。這次我使用 VNC Viewer 操作,因此我們必須要啟用主機的 VNC 伺服器。
在終端機輸入 sudo raspi-config
將會進入到樹莓派的設定頁面。

接著使用方向鍵移動並進入至 Interface Options 頁面後,移動至 VNC 選項並按 Enter,系統會問說是不是要啟用 VNC 伺服器,這邊就選擇 Yes。


接著再退出並重啟樹莓派,重新開機會斷線是正常的。
接下來打開下載好的 VNC Viewer,並點按左上方 File/New connection,將會出現設定視窗。過程中可能會有登入帳號的畫面,可以關掉不管它,一樣可以正常使用。接下來填寫兩個欄位:VNC Server 填寫樹莓派的 IP 位置,Name 的部分就填寫你容易辨認的名字就可以了。設定完成後可以點按兩下進行連線。

如果有連線成功,將會出現需要輸入使用者名稱以及密碼的視窗,登入後即可看到很讚的樹莓派預設桌面(我自己每次看到這個圖都會莫名興奮XD)。

樹莓派的初次設定大概是這樣,其他時區啦解析度設定都大同小異,這邊就不再贅述,另外以上提到的軟體工具都是免費的喔!
文章圖片皆是 Alex’s Spot 本站之機器以及親自操作之畫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