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帶領觀眾走過近百年的音樂故事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1.09.18(六)- 2026.09.20(日),每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以下簡稱《唱 我們的歌》)是常設展,期間長達五年,基本上沒有展期壓力,我一直以為是去年才開啟的展覽XD 由於時間上不太急迫,建議上班族也可以安排平日來看,三點之前比較沒什麼人,可以好好不被打擾地觀展。

展覽特別之處

此展一共有三個樓層,一開始工作人員會引導觀眾搭電梯至六樓,並循著參展路線慢慢走至五、四樓。分為 12 個展區,以下也會依展區簡介。最棒的一點是這個展附有語音導覽,無須付費,和先前的《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展覽方式有些相似。

而語音導覽特別的是機器採自動感應,也就是說觀眾無須按數字,我們只要進到新的展間,機器就會自動播放相對應的導覽,這一點讓體驗大大地加分,不會有太多的中斷感受。雖說是導覽,精確地來說應該是引言加上各個時代的經典歌曲XD

另外在進入展間之前,工作人員會給觀眾一個晶片,用意是拿來收集展出作品。我們只要有發現照片上的符號,就可以將晶片靠在上面感應,達成「收集」的動作。

之後若要看收集到的展品,掃工作人員給的說明小卡 QR code,或是直接到這裡,輸入晶片號碼查詢。有趣的是它會依照自己收集的順序下去排列,如果重複感應到的好像還真的會重複?

點進去收集到的展品,就是該展品的介紹,可以回家繼續回味。不過令人抓狂的是我以為我 20 個都有收集到,結果仔細算了數量發現少一個QQ 證明應該是真的要靠觀眾收集,不是幌子🤣

展覽空間介紹

序章:記憶的和弦

當工作人員引導我們搭電梯時,就會提醒要先戴上耳機。一進電梯就能聽到李宗盛大哥的聲音,提早讓觀眾進入狀況,抵達六樓還會有工作人員再告知一次注意事項。

剛進場映入眼簾的即是伍佰老師的第一把 Les Paul 電吉他,旁邊是一般展覽常有的年代表,分別記錄音樂事紀和歷史事紀作為對照。1930 年代開始,臺灣有了第一首自己的流行歌曲,藉此呼應此展覽主題-唱我們的歌。每首歌曲都可以見證時代,每一代的人心中也都有當時期的代表歌。

我們在歌曲中,一定找得到自己的故事。

有幾個年代可以特別留意:1960 年代正式進入電視時代,臺灣電視公司也是於此時期成立;1965 年五燈獎開播,許多巨星都是經由五燈獎一戰成名;1970 年代政府極力推動「淨化歌曲」,視流行歌曲為「靡靡之音」;1980 年代校園民歌開始興盛;1995 年春吶、野台開唱開辦;甚至連 2001 年的成大 MP3 事件都寫進去了(現在年輕人還知道 MP3 嗎XD),藉由年代表可以感受到更明顯的時代更替。

臺北圓環

這部份蠻特別的,沒想到是以臺北圓環構築我們對早期流行音樂的想像,藉由古物見證了時代發展。從日治時期的歌仔本到曲盤、錄音帶,直到臺灣自己的流行歌曲問世,像是〈桃花泣血記〉、〈望春風〉、〈雨夜花〉等等,爆發出不同以往的音樂能量。(此時期甚至和皇民化運動重疊,突然意識到的時候蠻驚訝的)

時代電器行

這裡的燈光效果開始漸漸華麗XD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當時要傳播一首歌有多麼不容易。在這小小的電器行中,可以看見電晶體收音機、厚厚的映像管電視,或是卡式隨身聽等等。沒錯,不只聲音,影像也是很重要的媒介。我們能夠在此電器行中看見許多巨星早期的樣子,將我們拉進歷史洪流中,一同感受年代氛圍。

臺北戲院

這區藉由電影主題曲,配上屁股底下傳統的木製椅,在這小小戲院中見證時代的前進,是我私心很喜歡的一區XD

由 1932 年和主題曲和電影同名的《桃花泣血記》開始,《燒肉粽》、《今天不回家》或許年輕一輩的比較不知道,但《魯冰花》、《報告班長》肯定有看過電視台轉播的經典影片,緊接著《七匹狼》主題曲是我很愛的作品,漸漸到了近代比較熟悉的《心動》,電影片段搭配八張木製椅子的小影院氛圍相當浪漫。最後肯定要提點一下國片興盛之始《海角七號》,主題曲〈國境之南〉永遠經典。(總鋪師的〈三八阿花吹喇叭〉也被收進去我比較不懂🤣)

此區展現了影視搭配音樂的加成影響,電影工業的興盛也帶動著唱片產業的景氣,兩者相輔相成。

電影《七匹狼》主題曲-〈永遠不回頭〉

范逸臣-〈國境之南〉

火車火車

記得不久前才看完鐵道相關展覽,一進入此區瞬間覺得「臺灣歷史怎麼到哪都有火車的影子」XDD

首先會有羅大佑的聲音作為引言,並搭配〈火車〉、〈彼卡皮箱〉等等歌曲。火車貫串著整座島嶼,承載著好多人的夢想,關於鄉愁的歌曲也時常搭上車站的道別回憶。這一區採用的是早期的車廂設計(仔細看上方甚至有電風扇),並利用窗外影像展示臺灣由農業時期,進展至工業時期,並藉由歌曲訴說著離鄉打拚的心情。

以前求學時期也是搭火車通勤,長大後藉由火車而到了更遠的地方,看到了各種風景。直到現在仍有情感羈絆,在這一區有相當多感觸。

羅大佑-〈火車〉

謝銘祐-〈彼卡皮箱〉

唱自己的歌

這一區就來到到民歌崛起的時期啦!搭配著齊豫的〈橄欖樹〉,我們理解到曾經有那麼一個年代,大家拿著一把吉他開始寫著自己的歌自己唱。1970-1980 年代的金韻獎、民謠風、大學城等選秀節目也讓民歌的發展達到顛峰,從滿牆的專輯就可以看出來。

我們可以藉由蘇來、馬兆駿、李建復等民歌創作人的老照片、簡報甚至筆記,親臨那個年代。甚至有專用譜紙太厲害了XD 青年素人們的崛起讓音樂界更有活力,題材和風格也越來越廣,為後來的臺灣流行樂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年輕人的精神世界

經歷過民歌時期後,緊接著就來到了後戒嚴時期。這一區的展現方式相當有趣,應該是投影?有錯的話請幫忙指正XD 在同一個格局的房間內,我們體驗到不同時代的年輕人,會有怎樣的音樂主題相關房間布置。

這個時期大約在 1980 年代末期,政治氣氛相對於前期比較沒那麼重,因此也漸漸出現展現自我態度的歌曲。這個時代也因社會氛圍的改變,出現許多充滿希望、熱血的節奏。這一區的音樂對於現代觀眾應該會比較熟悉一些,年輕人特有的精神也延續到了今天。而我喜歡哪個房間呢?毫不猶豫,絕對是有寶哥的房間XDD

音樂愛情故事

再來就進入另一個樓層了。

這一區所要展示的內容大家應該非常熟悉,畢竟流行樂中愛情相關的歌曲就占了相當大一部份。以張艾嘉的聲音,引領我們聆聽各個年代的情歌。從優客李林到辛曉琪,每一世代總有一首歌能夠唱出我們戀愛中的甜蜜苦澀或徬徨無措。不論是當時的那人或是自己,都能夠在歌曲中看見相似的影子。

真心只有一個,情歌卻有一千萬種寫法。

這一區或站或坐皆可,適合帶對象來一起欣賞歌曲、拍拍美照,有歌曲的催化氣氛相當不錯;或是一個人靜靜在一隅藉由不斷輪轉的歌聲,回憶難忘情景。不過我剛進入此區時發現語音導覽的觸發內容對不上螢幕歌詞,後來重新進出此展間後才成功對到。所以若有錯開的情形記得再調整,避免影響體驗。

噢對了,和這個展完全不相關,但偷偷推一個我以前蠻喜歡的單元劇:《滾石愛情故事》。它是將滾石唱片的經典情歌變成二十個愛情故事,是非常棒的作品,也相當貼近此展間的意象。

唱片的出生

這一區主要是展示唱片製作的流程,偏科普XD

從一開始的詞曲創作、demo、編曲,中間的錄製、混音,到後期的企劃、行銷宣傳等等,每一個步驟都是唱片製作相當重要的一環。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超級有年代感的製作器材,讓我們一窺時代演進下的工具變化。

音樂的魅力

臺灣算是蠻特別的一塊土地,不怎麼大的一個島容納了相當豐富的文化。此展間呈現許多音樂人的周邊物品,藉此我們看見各種不同風格的樣貌,不論是抒情、嘻哈、電音等曲風,或是原住民語、臺語、客語等語言,都能夠同時存在於同一片土地上。

聊個題外話,一進此展間入耳的是王力宏的聲音,我直接笑出來XDDD 特地看了一下展期第一年雖是 2021 ,和爭議發生同一年,但備展、開幕是爭議出現之前的事情,還真是世事難預料🤣

這一區有相當多手稿、歌手配件、衣服、作品和獎項等等,以年代作為區分,讓我們在此展間內透過文物一次縱橫八、九十年的流行樂史。

和之前幾個展間一樣,從 1930 年代開始的蟲膠復古唱機啦泛黃的手稿等等,到後續的閩南語歌壇二王一后-洪一峰、文夏、紀露霞,推進至 70 至 80 年代的校園民歌,而 80 年代經歷了社會轉型,滾石、飛碟唱片也相繼成立,張雨生、方季薇、辛曉琪、陳淑華等知名歌手也是於此年代發跡。

流行樂發展至此卻尚無專門設立的相關音樂獎項,蔡琴於是寫了八封長信建議臺灣需要有個大型音樂獎項,於是 90 年代就有了金曲獎的誕生。先前也提到已進入後解嚴時期,直到 2000 年後歌曲,短時間內音樂的風格有了極大的變化。

這裡偷推我自己很喜歡的饒舌-宋岳庭的〈Life’s a struggle〉,上圖是這首歌曲的手稿。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

宋岳庭的作品應該算是當時的饒舌里程碑,即使放到現在還是相當貼切真實,久久聽一次還是很震撼。

音樂現場

展覽差不多進入到尾聲,聽團仔大概會很有共鳴的一個展間。

此區展現的是沒那麼「乖」的音樂,地下樂團、駐唱歌手、音樂祭等等,所謂的獨立音樂也漸漸自成一門不小的流派,此時的音樂形式又更加自由,試圖藉由不那麼中規中矩的音樂聚集意氣相投的歌迷們。

生命的現場

這是最後一個展間,也是演唱會體驗區,可以參考官網 Facebook 提供的時間表,我看了一下最近是五月天、田馥甄、林俊傑、兄弟本色和 Tizzy Bac 不斷輪替,偏偏我去的當天是 Tizzy Bac,在排程表中最不熟悉的一團XD

全程不能拍照、錄影所以沒辦法分享給大家看局部畫面,簡單來說就是體驗元宇宙演唱會。我有參加過幾次所謂的元宇宙節目,但一直覺得像是很容易當機的 3D 線上遊戲,所以沒有太大的新奇感。

不過搭配現場畫面和燈光效果,以參展體驗來說蠻不錯。下面圖片是展場外面的樣子,即使到了展覽尾聲,氣氛營造上仍不馬虎。


其他感想

關於內容

這次的展覽題目相當大,涵蓋了近百年的歷史。讓觀眾知道粗略的時間軸,並介紹經典作品、關鍵詞,以及一首歌曲的形成。即使對於臺灣音樂認識較少,仍能夠在此次展覽中勾勒臺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框架。

不過對於已經深入了解過的人們來說,可能會覺得此次體驗像是過個水。畢竟要涵蓋這麼多個年代,並不是所有年代的細節都能夠顧及。像是以現代人較熟悉的 2000 年後的音樂,或許是因為離我們較近,一些天王、天后或是天團就比較沒有被特別提出,音樂思考的轉變也比較沒有被介紹到。

整體來說仍相當豐富,當然也期待未來能夠有細部一點的各年代展覽。

較小的點是耳機戴久了耳朵會微痛,展覽有分層,所以建議每層參觀後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分層樓梯間有歌詞,簡單而沒什麼華麗的裝置,也算是給觀眾的一點小彩蛋吧。

關於觀眾群

這次的展覽,我在同一天逛了兩次,待了大約四到五個小時,三點半之前的觀展品質非常好,可以靜靜地享受音樂,拍照也很自由。三點半後突然人群湧現,成群結隊的非常多,導致觀展品質相較沒那麼好,許多人只顧拍照,甚至在自己小世界等等,體驗很容易被中斷,我甚至遇到擋在出入口,只為了拍好看照片的觀眾。

和先前張雨生的觀眾群性質不太一樣。張雨生特展蠻多是獨自前來,且因展覽性質關係大多數是認真的粉絲,所以即使人數變得稍多也不太受影響,甚至能夠交到朋友。

若想好好放鬆,建議安排三點之前,好好走過一遍真正的沉浸式體驗。如果是著重在感受,不注重歷史意義等細節的話,大約一個半小時可以逛完。同一天之內也還能重複入場,如果有什麼漏掉的故事都還可以先在外面休息後,再回頭補充。

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Picture of ALEX

ALEX

藍白拖愛好者,一事無成話偏多

Recent Posts

C++

N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