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鈴芽之旅》:闖禍少女、地震魔物以及強制別人收編的貓

《鈴芽之旅》故事描述 17 歲的岩戶鈴芽無意間遇上了「關門師」宗像草太,並看見所謂的災難之門。鈴芽在忘記關上一扇災難之門後,兩人被捲入一趟追逐貓咪以及關上各地災難之門的的旅程,試圖將生活回歸正常樣貌。本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日本的地震事件(311 東日本大震災),故事舞台遍及九州宮崎縣、四國愛媛縣、神戶、東京、宮城縣等等。

我的觀後心得通常懶得提醒劇透,畢竟是心得分析不是電影推薦,本來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劇透才得以討論。不過既然想起來了還是提醒下,下方將會有各種形式的劇情成份,還沒看的建議先跳出。

我以為我去的是冷門場,但觀眾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多,中間座位七到八成滿(其餘的像我一樣喜歡的位置比較偏門)。那場觀眾有九成都是男性,且整場有約三分之一的觀眾是會做適當反應的,拜該場優質觀眾所賜,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額外感受非常棒。


劇情方面

快節奏的交代

我是以《秒速五公分》知道新海誠這個人的,當時翻譯是跟到中國的《秒速五厘米》,後來改成臺灣比較通用的「公分」,印象中當初在就被新海誠特殊的編排給震懾到。

有別於早期習慣給角色特寫或是內心獨白的手法,新海誠以大眾、商業化走向為主後,漸漸地將節奏拉快,讓大家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設定。這樣導致他早期營造的風格無法顯現,而角色刻畫的部分偏偏又是近期作品的大缺點(下面也會提到),使得近幾年的作品都會被大家說感情沒有放得像早期作品一樣深。

不過也是有優點,這一部電影我在前十五分鐘就被驚艷到了,開門見山的爽快。另外節奏上毫不拖泥帶水,一路流暢。或許也是太流暢了,導致某些角色還真的僅過過水,像是騎摩托車在橘子的千果,我一直以為後續還會出場,結果就真的只是載一小段路而已。

啊偷偷說一下,開頭跑步的喘息聲讓人頗為害羞,是不是喘得太用力了XDD

符合現代的自然笑點

雖然主題是建立在悲傷的事件上,但也還是有許多輕鬆的橋段。我很喜歡這部逗人發笑的部分,可能因為故事時間和我們非常近,有一些有趣的部分和現代人的觀點很近(放在以前可能就不會好笑的那種),例如找貓時一堆貓奴的 SNS 動態、大臣展現貓的機掰等等,當然也有一些是萬年不敗的笑點,例如老是有問題的中古車啦選適合的歌啦之類的XD 劇中還能看到某段對白出現宮崎駿的作品,算是一種致敬小彩蛋。

我甚至覺得,比某些號稱喜劇的電影還要更優。感覺上新海誠也是在現實世界認真生活的人,才可以將令我們發笑的元素如此靈活運用。

角色刻畫

我認為這一點算是新海誠近代作品很明顯的不足之處。

當觀眾看完一部電影後,或多或少會對電影中出現的角色產生強烈共感或是興趣,總覺得新海誠好像沒有特別想在角色的描繪上下功夫。這次會讓大家瘋狂的大概就是那隻叫做「大臣」的貓了吧,但也沒有太大的角色魅力,我甚至看完還不太記得主要角色的名字(除了鈴芽,畢竟佔了片名兩個字)。

本作對於阿姨的描寫略為失敗,照理說是個性鮮明的人物很能夠圈粉,對於鈴芽的關心也能夠賺眼淚,實際處理上卻非常粗糙。像是被左大臣附身後說出的一部分真心話,氣氛超級詭異啊切換得也很亂,那部分本該是情緒轉折點,兩人的在當下的情緒表露卻莫名生硬,後續又隨便地用類似「喔喔好啦我理解你」的方式和解了,前面難得有一小段鋪陳直接被浪費掉。

草太的部份也是很可惜,除卻關門師的身分,他也是普通人,有教甄要準備、有自己的夢想、也需要一份工作等等。一開始我以為會再利用這一點堆砌「好想繼續活下去」的心情,畢竟普通人的一面可以讓很多人有所共鳴,結果卻利用飄渺的感情線來帶這個心情,格外浪費。

另外就是那隻大臣了,一開始那麼機掰,後來突然用很粗糙的方式洗白,即使洗白後回想這貓的行為也很詭異,理由太過於薄弱。拿哈利波特為例子好了,正是因為石內卜角色不論洗白前後設定都很立體,真相之後才更圈粉無數,而且更受到大家同情。貓這種生物放在現代不論多麼壞,也很容易受大家的原諒,在這種基礎之下卻有辦法將角色寫到壞掉,老實說也是另類得不簡單啦。

相較之下宮崎駿作品內即使是小角色,不論再偏門幾乎都有受眾。(我很不喜歡這樣比較但太明顯了)

不過小鈴芽的部分算是扛下了眼淚擔當,有成功惹哭一些觀眾。一開始和媽媽的日常幸福、到後續他對於媽媽離世的不理解、選擇性封閉 311 後的回憶等等,讓小鈴芽這個角色比起其他主角甚至於鈴芽本人,都還要飽滿許多。

我是明天的鈴芽

純粹想表達這一句台詞很聰明XD

新海誠的近代作品沒有角色魅力,也不夠立體,不會讓我成為其中哪個角色的粉絲,或是看完後想針對角色多作功課,關於這一點很希望他能夠在下一部作品有所突破。

平舖直述

先前作品常有反轉的劇情,這一部沒有看到,喜歡反轉驚喜感的觀眾應該會稍微失望。另外我認為中段到處找廢墟中的門有點疲乏,持續找門、發現蚯蚓、關門、貓又跑了的循環。平舖直述不是壞事,不過主線實在太過好猜以及支線沒有描繪完整,導致內容很容易變得空泛。

不合理之處

電影中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為人詬病。像是草太的爺爺原先說常世不是活人能進去的,後續卻又說要找到原本鈴芽誤闖的那一扇門,但為什麼鈴芽有辦法誤闖那扇門呢?另外要石的責任到底是如何傳承的?為什麼草太成為椅子,責任就到他身上了?黑貓明明可以講話,為何要透過阿姨附身一小段?大臣為什麼一開始不說清楚他的目的就好?要石為什麼可以刺進蚯蚓的身體?若是拔出要石會造成無法鎮住蚯蚓的後果,為何其他地方沒有看見要石?

若帶腦去看會很痛苦,邏輯整個不在線上。即使像我一樣只帶半顆腦,依然會被粗糙處理的劇情給影響,這對觀影感受會大打折扣。追求節奏明快的同時,也必須要在時間內說服觀眾。有許多人的負評是建立在這一點之上,這是相當明顯的缺失。新海誠說故事的能力若要和宮崎駿比,可說還是差了一大截。

電影畫面

畫面的部分說是新海誠「災難作品」的集大成也不為過吧,一樣是每一個畫面都美到很適合當桌布,先前作品的優點也在此作做到極致。這次一部分的分鏡有點像是公路電影的手法,帶著觀眾一起去旅行。

新海誠真的很愛絢爛的天空耶,我不太確定動畫製作過程,但很想知道是不是好不容易製作完成的模組不使用很浪費XDD 每一張大景啦海洋啦依然細緻,即使從以前作品追到現在,美的事物果然還是不會膩。只不過還是會希望這種技法能夠表現在其他的地方,不然作品的色彩些許相似,將會很難區分各作特色。

不過關於蚯蚓的 3D 部分套在這部蠻詭異的,畫面在那一刻瞬間變得很廉價,不太確定選擇這種製作方式的原因為何?明明每一段蚯蚓的狂暴都很有力量,3D 畫面一出現直接出戲。

後續補足的電影細節

電影通常會習慣將所有必要細節一次在電影中交代清楚,但是本部電影並沒有這樣做。會不會又像前兩作品一樣需要透過小說補齊細節呢?以下是想針對查到的資料先做個小小記錄,以後有機會再回頭補上:

故事背景

我製作這部電影時的想法是哀悼和安撫人們的思想和記憶所在的廢墟。

我的觀眾大多是年輕人,而災難作為一種共同的經歷正在消失,在東日本大震災發生11年後,原本無法接受災難電影的觀眾也變的可以接受了,也許現在我們可以分享同樣的感受。

新海誠

若有看電影介紹的觀眾應該都知道,《鈴芽之旅》的故事設定是建立在 311 震災之上。不過作者並不僅於描繪地震本身,而是將主旨放在鈴芽的自我救贖。震災所造成的往往不只外在的巨大損失,也在心靈上留下難以抹滅的烙印,即使地震已過了十餘年,卻仍深深影響著今天。新海誠將故事範圍擴大,讓觀眾看得見新海誠的野心,即使我們不是受災戶,也能從電影中試圖理解災民的感受和掙扎,對於日本人而言,安撫的意義絕對更加重要。

草太的咒語

誠惶誠恐呼喚日不見神
(かけまくもかしこき日不見(ひみず)の神よ)

先祖之產土神
(遠つ御祖の産土(うぶすな)よ)

領受已久之山河
(久しく拝領つかまつったこの山河)

誠惶誠恐
(かしこみかしこみ)

謹此
(謹んで)

奉還於爾
(お返し申す)

草太的聲音蠻好聽的,本人也算帥,不過人只有出現個二、三十分鐘吧,再來都是椅子的樣貌示人XD

差點因評價而刪掉的片單

先來談談電影尚未上映前的片名。

《すずめの戸締まり》是電影的原文名稱,丟去翻譯才發現原來すずめ是麻雀的意思,電影中的鈴芽也和麻雀一樣不安分地跳來跳去到處趕路,算是一種名符其實?片名印象中原先是暫定直譯「鈴芽的門鎖」,這樣子取名我想整體會是專注在門鎖本身延伸至鈴芽的心靈之鎖,而在看過影片之後,我認為「鈴芽之旅」也不錯,格局的涵蓋程度會比「鈴芽的門鎖」還大一點,整部片走訪了不少地方,這趟旅程漸漸地走向鈴芽本身的自我救贖,門鎖只是一個介質而已。有一部分的人還是很不滿啦,我自己認為雖然片名不夠響亮或特別,也不至於偏離原主題。

再來是上映後的影評。

我發現最近電影評價越來越兩極化,就連這部作品也是。但是這部的差評要嘛描述得很模糊,要嘛不斷地和以前的作品比較(甚至有《鈴芽之旅》就是「《天氣之子》2.0」的荒唐說法),要嘛就是重點完全放錯,第一點模糊的描述或許是因個人喜好所致,這倒是沒什麼問題,我比較不滿的是後面兩點。

新海誠退步?

這種評價屢見不鮮,且在給出好評的影評底下還可以看到「只有我覺得……」留言怪物出來,顯得自己有著動畫品味之外並隱約透露自己是新海誠老粉。

有些人說,自從《你的名字。》後,新海誠的故事品質就下滑許多,神作依然是《言葉之庭》或是《秒速五公分》等等,這部份我持支持但保留的態度。

就情感而言,《言葉之庭》或是《秒速五公分》確實很深刻,當初看《秒速五公分》時我是揪著心看完的,看完心情悶好久,回想起來胃還微微痠痛,算是新海誠出名的「胃痛」之作XD 我也算是新海誠老粉絲啦,但我並不會希望永遠都是這種深度作品。

《秒速五公分》
《言葉之庭》

新海誠能夠將這種細膩的情感用動畫精準表達,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嶄新的講述技巧成為了一種新海誠風格。卻也正是因為過於驚豔,導致一堆人仍走不出來,並且每一部都以抱著如此期待綁架著新海誠。以開放的角度來看,新海誠正是因為不斷成長和進化,才有了後續的大眾作品,當然其中有一定的商業考量,而我是很樂見多方嘗試。

有一點像是平常考數學科都考 100 分的人,今天換考自然科是 70 分,明明是不同科目,該科雖起起伏伏也一直有在進步,卻要被打成一無是處。反觀有些同一科目從 40 分考到 60 分的被捧上天……我就不說是誰了。

我雖然也很希望能夠看見如先前作品的細膩和深度,但人家團隊也還是得吃飯,我仍相信他在衝刺一段後,就會更突破以往的既定印象並結合自身所長的。

愛情戲過於牽強?

會有這種影評出來,真的是嚇死我。

這部從片名到開頭甚至於預告片,很清楚跟你表明重點完全不在愛情戲啊!有點像是只聽抖音「神曲」的人跑來跟我說蘇打綠不會唱情歌……順帶一提,臺灣電影商業作品只要是「愛情」或是「初戀」相關都很賣座,這是一個很大的硬傷,和市面上大家琅琅上口的歌曲有八成都是情歌差不多意思。

看完後完全不懂為何有些人對於愛情戲保有如此高度期待,還是說中了新海誠之前作品的毒,認為每一部都要愛來愛去。這一部的愛情戲輕描淡寫,藉由一點一點的小事表現鈴芽和草木之間的升溫時刻,但也沒有直接點明,較深刻的是患難見真情的戰友情誼。這種處理方式放在本作是反而合理的,都已經說明是 311 震災撫慰人心之作,卻要符合這種「愛情最偉大」的期待很詭異。

乾脆說宮崎駿大部分都是長一樣的年輕男孩女孩的戲碼,而且霍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神隱少女的兩人感情戲就很有組織嗎?還不是一樣見面沒幾次就為對方擔心這擔心那,甚至願意拚上性命,但事實上大家也知道宮崎駿的故事並非這麼膚淺。

當然囉要用膚淺一點的角度看本作也行,鈴芽那種年紀本來就很容易隨便暈船,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曾經因為對方一個小地方以為是愛而沖昏頭XD 更何況門是鈴芽沒關好、要石也是鈴芽拔的,闖的禍能不處理嗎😂 我反而覺得鈴芽愧疚之情大過於追逐愛情的心,責任感導致鈴芽盡了全力去彌補最初的過錯,情愛就只是故事的附加元素。

情感刻畫不夠深刻?

這個評價也和上一個評價很相似,有此評論的幾乎都沒點在本作重點上。我不太喜歡《天氣之子》,看了兩次幾乎沒什麼印象,但我絕對不會說本作是「《天氣之子》2.0」這麼荒唐的結論。

上一段已經評論過感情戲的部分(確實粗糙但它不是本作重點),這裡我想專注在電影的另一個層面的情感刻畫。這一部作品靈感來自於日本的 311 東日本大震災,是日本前幾大傷痛,有許多人直到現在仍有創傷,包含本作主角鈴芽。

最近淚腺退化的我,在電影中某一片段我眼淚差點失守。關門師草太曾經說過,若要讓「門鎖」出現,就必須極力想像廢墟原先的生活樣貌,像是學校原本該是學生們充滿朝氣的招呼聲、遊樂園本該是家庭或是戀人們製造回憶的地方等等,有了這些幸福的日常,門鎖才會出現,讓關門師順利鎖上災難之門。

因此當鈴芽準備鎖門時,出現許多家庭畫面說著「我出門囉!」「好的,出門小心。」「我回來了。」「歡迎回來!」等對話,讓我們意會到,若是災難發生,這些日常將會化作一片虛無,生活中的幸福正是這些平凡時刻所堆疊的啊。新海誠厲害的地方在於如何用簡單的事情讓你感受到這些心情。草太的咒語以及門鎖出現的條件,都意味著土地承載著人們的情感與記憶。若情感不夠深刻的評論到頭來卻是因為觀眾本身重點放錯的話,蠻浪費作者這股心意。

或許有些人說因為不是日本人所以上無法太有共鳴,但至少給我做點功課再去看電影啊!臺灣甚至自己也有 921 大地震和高雄美濃地震導致的維冠大樓倒塌,後者年代甚至還算近的。甚至還有人表示災難作沒有幾個人領便當很難哭……這種檔次拜託你還是去看賀歲片好了世界會比較和平。

我之前因為一些因素對於 311 的後續有關心過一段時間,尤其是臺灣也是位處地震帶上,因此心情上很有感,能理解作者想帶給觀眾的內容。這一部算是日本集體撫慰傷痛之作。

若是負評特別指明角色們的情感就合理多了。角色們的羈絆確實並不深,不論是鈴芽的阿姨、草太的朋友芹澤、大臣或是路上遇到的千果和瑠美等,都無法特別由角色身上抓到一絲強的連結,這也在上方有提到就不多提。


總而言之,有太多負評是走不出前作的影迷,像是永遠都在說以前的歌比較好聽的老人。畢竟不是連續劇或影集,帶有預設立場去看是非常詭異的一件事情。只有少數人的負評將這部電影獨立看待,真切地點出了實際的缺點。

整體好評的數量還是遠大過於負評啦!最終支持我去電影院的也還是新海誠的有口皆碑的風景畫面,畢竟這不是電視上能感受得到的磅礡,更何況新海誠已是大師級人物,劇情再爛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即使有被《天氣之子》雷到的創傷)。媽的所幸有這種堅持,我的片單沒被虛無的影評搞掉。

當然也有人很直接說不愛這部作品,我覺得這倒 OK,以主題來說受眾確實會有些微不同,尤其這齣不可能打在每個人的點上。喜歡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好好講的觀眾,應該會覺得整齣節奏偏凌亂。總而言之都是針對本齣作品的評價,無須硬用先前的風格反對這部作品。

原先觀後感並沒有要寫這麼多字的,最近實在太常被一些影評粉專整到(最近某些影評者的評價都雷同品質也一起下滑,反而一般民眾的心得比較用心)。我絕對是站在值得去電影院觀賞這一邊,有明顯的缺點,但也不會有遺憾。

音樂

新海誠的作品中音樂佔了絕對的地位,相輔相成讓電影和音樂彼此本身帶有的意義更上層樓。

這次的音樂配上電影很優質,除了動畫一貫的熱血的歌曲外,這首主題曲在電影院中能將其中的嘆息、吸氣等較為細膩的口氣放大,補足了劇情扁平而不足的沉浸感。

RADWIMPS -《すずめ》

在片頭破題的十五分鐘後出現並配上電影標題的畫面,有一種「哇新海誠要要準備幹大事」的感覺XD 這次的字幕也讓我能第一時間感受到歌詞很美,在享受電影院音響的同時,也記得看看字幕。

配樂的有部分引用了所謂「災難三部曲」的前兩作:《你的名字。》裡的《系守高校》和《天氣之子》中的《K&A 初訪問》,兩者旋律上有相似的部份,當初也有人認為是背景音樂繼承的概念,在音樂當中作小彩蛋也算是給影迷的驚喜。

RADWIMPS -《Itomori high school》(系守高校)

RADWIMPS -《First Visit To K & A》(K&A 初訪問)

據說這是新海誠和 RADWIMPS 第三度合作,之後會不會發展成如想到宮崎駿就會順便提到久石讓那樣的聯結呢XD 不過先前的《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Hello Goodbye & Hello》和《Rain》也都很貼合電影主題,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威秀在電影前面會有禁止盜錄的宣傳畫面,這次電影在這個畫面之後,又有一個畫面是《鈴芽之旅》專有的禁止盜錄畫面耶,最尾端還說一起守護這趟旅程之類的XD

看完電影後我剛好是幫大家按電梯的那個,結果只有一組人說謝謝,我想我「開門師」的身份應該是隱藏的不錯吧。

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Picture of ALEX

ALEX

藍白拖愛好者,一事無成話偏多

Recent Posts

C++

NLP